top of page

台灣茶文化

  • masterofteatw
  • Jul 16
  • 4 min read

Updated: Nov 9


傳承


台灣的茶文化歷經百年演變,既傳承中國茶藝,又發展出在地特色。歷史沿革方面,茶在清代初期逐漸傳入台灣,19世紀中葉英商杜德(John Dodd)將福爾摩沙烏龍成功外銷,1869年首批21萬斤烏龍茶運至紐約,奠定台灣茶葉享譽海外的基礎。之後臺灣大力推行紅茶產業,甚至仿效中國製作磚茶(紅磚茶)外銷俄羅斯。


二戰後,台灣茶外銷漸衰,改走內銷市場;1970年代起,高山烏龍興起,高山茶成為台灣茶的新亮點 。高山茶指海拔千米以上茶園所產茶葉,因日夜溫差、雲霧籠罩,使茶葉滋味清香醇和。這股清新風味顛覆了昔日偏好重發酵、重焙火的舊習,高發酵濃烈風格反被形容為「濃妝豔抹」,而清香淡雅的高山茶則廣受青睞。如今高山烏龍占市場半數,價格居各茶類之冠。

 

茶品 台灣素有「北包種、南凍頂」的說法,即北部文山區包種茶、南投鹿谷鄉凍頂山區烏龍茶,各領風騷。


文山包種茶是產自臺北文山區(木柵、坪林、石碇一帶)的輕發酵條形烏龍茶,因條索外形而得名。包種茶發酵程度僅約10%~20%,接近綠茶,湯色蜜綠、香氣清雅,有「清香茶」之稱。茶凍頂烏龍茶則源自南投鹿谷凍頂山,以青心烏龍茶菁製成,屬部分發酵茶,傳統凍頂茶帶熟果香與回甘甜韻,滋味濃醇。


東方美人茶(又稱白毫烏龍茶,俗稱椪風茶)更是臺灣茶史上的傳奇,被譽為「茶中之后」。它是重發酵烏龍茶(發酵度約60%~85%),採摘夏季小綠葉蟬刺吸後的嫩芽製作,茶品因此產生蜜糖香。小綠葉蟬在台灣全年皆會發生,好發於春夏兩季,白毫烏龍茶是全世界平均單價最昂貴的特色茶之一,手工採摘至少一萬個以上的嫩芽葉才能得到約一台斤(600 公克)的茶葉。東方美人茶湯呈琥珀色,香甜醇厚不苦不澀,相傳百年前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品嘗此茶,讚其香艷迷人,賜名“Oriental Beauty”,雖無史料實證,但「東方美人」美名由此傳開。


此外,台灣各地還有許多地方名茶,如昔日供奉清廷的松柏長青茶、臺北木柵的鐵觀音(經炭焙濃香馥鬱),新北三峽的龍井茶與碧螺春綠茶,桃園龍潭的龍泉茶等。

 


茶藝 茶藝是台灣茶的重要特色。台灣先民從福建帶來工夫茶的品茗傳統,此種泡茶法源自廣東潮州,盛行於福建,在閩南移民中延續,成為早期文人雅士的嗜好。


1970年代中期,「茶藝」一詞在台灣誕生,有別於日本茶道講究嚴謹禮法,台灣茶人認為茶是日常藝術,不必稱「道」,重在隨性自在。茶藝強調生活美學與自我風格,泡茶者可自由搭配茶具,如宜興紫砂壺、日本白瓷壺、銀壺等,不拘一格 。


茶席與空間設計也富於創意,可在木桌、石板甚至席地而坐,搭配古琴、小提琴或舞蹈等藝術,形成獨具儀式感的「劇場型茶會」。台灣茶藝鼓勵個人摸索,許多人走進茶藝教室「學茶」,從注水手勢到端杯姿態皆悉心體驗,將泡茶昇華為生活日常。

 


茶館 茶館文化在台灣別具風情。早年受日本喫茶店影響,台灣茶館曾帶有濃厚的交際應酬色彩,被稱作「阿公店」,供應茶點亦有女侍作陪 。


1970年代末,茶人們為改變形象,結合茶藝與中華文化,成立茶藝協會並舉辦比賽,塑造清新高雅的茶館風氣。茶館經營者常親任茶藝老師,教導客人沖泡品茗,使茶館成為推廣茶文化的重鎮。


臺北著名的「紫藤廬」茶藝館即是此風潮代表,它結合古宅氛圍與茶道美學,成為文人聚會勝地。1980年代後期,隨著臺灣經濟發展,茶藝風靡一時,不僅傳統茶館林立,各地茶鄉也紛紛舉辦比賽茶、冠軍茶競標,頂級台茶屢創天價佳話,2006年由中華農委會主辦的春茶活動,條型包種茶的冠軍茶曾拍出每台斤新台幣256萬元天價,熟香型烏龍茶亦賣出 246 萬的瘋狂價格。


台灣半發酵茶產量雖僅佔全球0.5%,但製茶技術領先,包括凍頂烏龍、文山包種、東方美人、阿里山金萱、木柵鐵觀音等名茶均享譽國際。日本茶道專家也讚嘆台灣茶藝之精緻,NHK電視專題介紹台灣茶文化,而大陸茶人更視台灣為茶藝典範 。

 


習俗 台灣人喝茶不僅是品味茶香,更具有深厚的社交禮儀內涵,奉茶待客是最基本的禮節,以表誠意與尊重。


傳統上村落街頭甚至可見「大茶桶」與公用茶杯,供過路人免費取飲,展現人與人之間的互助與溫情。茶會與茶村祭典是另一種習俗面貌,地方節慶(如農曆三月)常舉辦茶青評鑑、茶藝表演、茶道體驗,成為茶鄉茶民共同的「文化大日」。


師傅現場示範製茶與品評,茶友交流技藝,彷彿茶界的嘉年華。不僅公共場合品茶,家庭中亦有茶宴風俗。長輩生日、節日聚會或家庭團圓,有人會主辦私房茶席,邀請親友泡茶與搭配點心,藉此拉近彼此感情。透過茶與人之間的互動,台灣人把茶飲轉化為交流的媒介,象徵友誼與溫情。

 


近年珍珠奶茶(波霸奶茶)的興起,將台灣茶文化推向全球年輕世代,發明於1980年代的珍奶在21世紀風行國際,在倫敦、東京等國際大都市遍地開花。從傳統茶藝館到街頭手搖茶飲,台灣人在古今交融中創造出多元的茶文化樣貌。


Comments


Commenting on this post isn't available anymore. Contact the site owner for more info.
MOT LOGO

聯絡我們
上班時間:週一至週五 9:00~18:00
連絡電話:02-25973051
電子郵件:aowmarketing@wineaow.com

Copyright     AOW Co. Ltd.  All Rights Reserved 珍愛葡萄酒藝術有限公司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