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Our Blog
Search


台灣六大茶類_首
台灣茶葉種類豐富,依製法可分為六大茶類:綠茶、白茶、黃茶、青茶(烏龍茶)、紅茶和黑茶。這六類茶本質上源自同一茶樹物種,發酵(氧化)程度及製程工藝差異產生不同風味。 綠茶 綠茶屬不發酵茶(氧化程度0~10%),強調保留茶葉原有清新,使茶湯呈現黃綠澄亮的色澤。製作綠茶的關鍵在於殺菁,即茶菁採下後迅速以高溫鍋炒或蒸氣加熱,破壞酶的活性,防止發酵。隨後經過揉捻、乾燥定型,即成毛茶。由於不發酵,綠茶的茶葉色偏青綠,風味上講究清爽鮮活,常帶花香、豆香或栗子香。 台灣雖以半發酵烏龍見長,但也產製綠茶,尤以新北三峽茶區最具代表性。三峽自20世紀初即種茶,二戰後因外省移民懷念家鄉綠茶,當地茶農參考龍井與碧螺春的製法,比如說三峽龍井採用在地青心柑仔種茶樹的一心二葉嫩芽,以西湖龍井製法炒製並碾平茶葉,成品扁平如劍片,色澤墨綠油潤。此茶沖泡後茶湯澄黃透亮,清香幽雅,入口微苦而回甘。三峽碧螺春則以大陸洞庭碧螺春,以細嫩芽葉揉捻成螺旋條索狀,白毫隱現,茶湯淡綠清澈,香氣帶花果甜韻,滋味鮮爽回甘。 目前三峽是台灣綠茶主要產地之一,南投魚池及嘉義阿里山等高山區近年也有少量綠


台灣茶分類方式
清香系列:輕發酵與不發酵的雅韻 這類茶注重保留茶葉的原始鮮爽與花草香氣。 綠茶 (Green Tea)發酵程度: 不發酵。 製程特色: 採摘後立即高溫殺青,阻止氧化,保留茶葉天然綠色與鮮爽風味。 風味: 茶湯呈黃綠色,帶有清新的豆香、海苔香或植物香,口感鮮爽。 代表茶款與產區: ■ 三峽碧螺春: 主要產於新北市三峽區,外形彎曲似螺旋,帶有清雅的豆香與海苔味。■ 三峽龍井: 同樣產於三峽,外形扁平,香氣清高。 包種茶 (Pouchong Tea)發酵程度: 輕發酵 (約 8-18%)。 製程特色: 介於綠茶與烏龍茶之間,輕度發酵後,不經揉捻做成條索狀。 風味: 茶湯金黃明亮,帶有顯著的蘭花香或梔子花香,滋味清揚甘醇,有「香、濃、醇、韻、美」之稱。 代表茶款與產區: ■ 文山包種茶: 主要產於新北市坪林、石碇、新店、深坑一帶,是台灣清香型包種茶的代表。 烏龍系列:半發酵的精髓與多變風貌 烏龍茶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茶類,其半發酵的特性,透過精準的發酵程度控制與烘焙工藝,創造出極為豐富的香氣與口感層次。 高山烏龍茶 (High Mount


台灣茶文化
傳承 台灣的茶文化歷經百年演變,既傳承中國茶藝,又發展出在地特色。歷史沿革方面,茶在清代初期逐漸傳入台灣,19世紀中葉英商杜德(John Dodd)將福爾摩沙烏龍成功外銷,1869年首批21萬斤烏龍茶運至紐約,奠定台灣茶葉享譽海外的基礎。之後臺灣大力推行紅茶產業,甚至仿效中國製作磚茶(紅磚茶)外銷俄羅斯。 二戰後,台灣茶外銷漸衰,改走內銷市場;1970年代起,高山烏龍興起,高山茶成為台灣茶的新亮點 。高山茶指海拔千米以上茶園所產茶葉,因日夜溫差、雲霧籠罩,使茶葉滋味清香醇和。這股清新風味顛覆了昔日偏好重發酵、重焙火的舊習,高發酵濃烈風格反被形容為「濃妝豔抹」,而清香淡雅的高山茶則廣受青睞。如今高山烏龍占市場半數,價格居各茶類之冠。 茶品 台灣素有「北包種、南凍頂」的說法,即北部文山區包種茶、南投鹿谷鄉凍頂山區烏龍茶,各領風騷。 文山包種茶是產自臺北文山區(木柵、坪林、石碇一帶)的輕發酵條形烏龍茶,因條索外形而得名。包種茶發酵程度僅約10%~20%,接近綠茶,湯色蜜綠、香氣清雅,有「清香茶」之稱。茶凍頂烏龍茶則源自南投鹿谷凍頂山,以青心烏龍茶菁
bottom of page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