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Our Blog
Search


台灣茶文化
傳承 台灣的茶文化歷經百年演變,既傳承中國茶藝,又發展出在地特色。歷史沿革方面,茶在清代初期逐漸傳入台灣,19世紀中葉英商杜德(John Dodd)將福爾摩沙烏龍成功外銷,1869年首批21萬斤烏龍茶運至紐約,奠定台灣茶葉享譽海外的基礎。之後臺灣大力推行紅茶產業,甚至仿效中國製作磚茶(紅磚茶)外銷俄羅斯。 二戰後,台灣茶外銷漸衰,改走內銷市場;1970年代起,高山烏龍興起,高山茶成為台灣茶的新亮點 。高山茶指海拔千米以上茶園所產茶葉,因日夜溫差、雲霧籠罩,使茶葉滋味清香醇和。這股清新風味顛覆了昔日偏好重發酵、重焙火的舊習,高發酵濃烈風格反被形容為「濃妝豔抹」,而清香淡雅的高山茶則廣受青睞。如今高山烏龍占市場半數,價格居各茶類之冠。 茶品 台灣素有「北包種、南凍頂」的說法,即北部文山區包種茶、南投鹿谷鄉凍頂山區烏龍茶,各領風騷。 文山包種茶是產自臺北文山區(木柵、坪林、石碇一帶)的輕發酵條形烏龍茶,因條索外形而得名。包種茶發酵程度僅約10%~20%,接近綠茶,湯色蜜綠、香氣清雅,有「清香茶」之稱。茶凍頂烏龍茶則源自南投鹿谷凍頂山,以青心烏龍茶菁


世界茶文化_首
茶,作為全球最受歡迎的飲品之一,其文化影響力早已超越地域與民族的界線。在世界各地,茶的飲用方式、社交功能與文化意涵各不相同,呈現出多元豐富的風貌。無論是東方儀式性飲茶,還是西方日常下午茶,茶在人類文明中都佔有獨特地位。 歷史上,茶起源於中國,傳入中亞、南亞,並透過絲綢之路與海上貿易傳至世界各地。茶與宗教、哲學、醫學、藝術乃至國際政治皆有關聯。例如,日本僧侶到中國習佛,並將茶禮、茶宴等禮佛儀式帶回日本,養成僧侶每日品茶修心的風氣,並進一步形成日本茶道文化;清朝出口大量茶葉、絲綢與瓷器至英國與歐洲,導致貿易順差偏向中國,而後英國刻意販售與走私鴉片,卻因此與中國爆發鴉片戰爭;印度與斯裡蘭卡則在殖民體制下發展出商業化種茶制度,奠定全球紅茶市場的基礎。今日,從亞洲的抹茶、功夫茶,到歐洲的伯爵紅茶與摩洛哥的薄荷茶,每一種飲茶方式都反映當地的歷史演進與社會價值觀。 在此,我們特別挑選五個具代表性的茶文化地區:中國、日本、英國、印度與摩洛哥,作為深入探討的對象。這些地區不僅各自擁有源遠流長且具文化深度的茶飲傳統,其次,它們代表了東亞、南亞、歐洲與
bottom of page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