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Our Blog
Search


世界茶文化_續
英國茶文化 英國雖非茶的原產地,飲茶風氣卻成為社交文化符號,英式下午茶(Afternoon Tea)成為英國優雅生活方式的象徵。19世紀中葉前,茶在英國屬昂貴奢侈品,只流行於皇室和貴族社交圈。直到1840年前後,第七代貝德福德公爵夫人安娜引領創新,習慣在下午四點邀友小聚、啜茶配點心,解決正餐過晚帶來的饑餓感。這個創舉迅速風靡上流社會,「下午茶」作為獨立的用餐形式由此誕生。維多利亞時代的貴婦們為參加下午茶會精心裝扮,換上考究長裙、配戴手套與寬邊帽,以體現儀式感。下午茶通常於下午3點至5點在客廳舉行,供應三層點心架:下層鹹點迷你三明治,中層剛出爐的司康(塗奶油和果醬),上層精緻糕點餅塔,再搭配經典的茶飲。 19世紀後期,下午茶已演變為英國上流社會時髦的社交活動,貴族婦女們夏日時更將活動移師花園舉行,賓客會留意主人家使用何種紅茶與瓷器,從中判斷其社會地位。肖像畫中經常描繪精美茶具,如瓷茶壺、銀質濾網和骨瓷茶杯,與品茶文化相得益彰,並誇示財富與品味。 除了下午茶,英國還有濃厚的日常飲茶習慣。一般英國人一天數杯紅茶是稀鬆平常的事情,清晨一杯英式早餐茶提


世界茶文化_首
茶,作為全球最受歡迎的飲品之一,其文化影響力早已超越地域與民族的界線。在世界各地,茶的飲用方式、社交功能與文化意涵各不相同,呈現出多元豐富的風貌。無論是東方儀式性飲茶,還是西方日常下午茶,茶在人類文明中都佔有獨特地位。 歷史上,茶起源於中國,傳入中亞、南亞,並透過絲綢之路與海上貿易傳至世界各地。茶與宗教、哲學、醫學、藝術乃至國際政治皆有關聯。例如,日本僧侶到中國習佛,並將茶禮、茶宴等禮佛儀式帶回日本,養成僧侶每日品茶修心的風氣,並進一步形成日本茶道文化;清朝出口大量茶葉、絲綢與瓷器至英國與歐洲,導致貿易順差偏向中國,而後英國刻意販售與走私鴉片,卻因此與中國爆發鴉片戰爭;印度與斯裡蘭卡則在殖民體制下發展出商業化種茶制度,奠定全球紅茶市場的基礎。今日,從亞洲的抹茶、功夫茶,到歐洲的伯爵紅茶與摩洛哥的薄荷茶,每一種飲茶方式都反映當地的歷史演進與社會價值觀。 在此,我們特別挑選五個具代表性的茶文化地區:中國、日本、英國、印度與摩洛哥,作為深入探討的對象。這些地區不僅各自擁有源遠流長且具文化深度的茶飲傳統,其次,它們代表了東亞、南亞、歐洲與


世界主要茶類型
世界各地的茶種雖源於同一植物:茶樹(Camellia Sinensis),卻因地理環境、樹種變異、加工方式與文化偏好而走出截然不同的風味道路。一套全球通用的分類方式,將茶分為:綠茶、白茶、黃茶、烏龍茶、紅茶與黑茶(如普洱)。這六大茶類在氧化程度、乾燥方式、加工工藝上的差異,造就了各自獨特的滋味與香氣。除 Camellia Sinensis 系列外,世界茶飲亦包括眾多草本茶與花茶,如南非國寶茶、玫瑰茶、洋甘菊茶、薰衣草茶、檸檬馬鞭草茶等,這些飲品不含茶多酚,但因芳香與功能性(如助消化、提神)受到歡迎,進而拓展出多元化的茶飲市場 。 全球茶產區各擅勝場,中國集六大茶類於一身,是茶葉文化與工藝的發源地;台灣以烏龍茶工藝見長,製茶技術細膩,風味層次豐富;日本以綠茶與抹茶為代表,技術精細;印度與斯里蘭卡以紅茶出口為主導,量大且具商業價值;非洲的肯亞、坦尚尼亞則大量生產進口基礎茶,用於袋泡或調和;此外越南、土耳其、伊朗、尼泊爾、阿根廷亦出產特色茶種,正逐漸獲得國際認可。 隨著全球化與文化交流的加深,許多傳統茶種在國際市場被再詮釋與融合,例如英式伯爵茶結合佛手
bottom of page
